第(1/3)頁 本來柳銘淇就覺得自己太出風頭了。 結果景和帝在補充了一句后,他發現眾多貢士都以一種狂熱的目光望向自己。 旁邊的柳銘觀雖然沒有嫉妒之色,但也是很羨慕的。 不好! 飄起來的少年心中嘀咕了一聲。 明明該讓銘觀哥出風頭的,怎么我自己比他還要出風頭呢? 特別是在這保和殿之上,面對的是這群貢士們。 要知道,這群貢士們以后是一定會成為大康朝的中流砥柱的。 如若是他們以后堅決的站自己,那豈不是我就得被迫和銘觀哥打擂臺? 要不得要不得! 那怎么才能讓他們消除這樣的感覺呢? 我直接去贊揚銘觀哥? 不行。 這樣太露骨了,而且大家反而會覺得我和他的差距更大。 要不……我捧一捧皇帝? 不行不行,我捧了皇帝大伯,這不就是再給自己加分嗎? 加分的后果,那就是萬一他生不出來,我不就成了太子了嗎? 這種虧本的買賣,我可做不出來! 于是,就在少年的糾結之下,整個兒的殿試也就結束了。 接下來便是朝廷諸公們開始閱卷,然后再交給皇上定奪。 這和柳銘淇、柳銘觀再也沒有了干系。 不過整個事兒卻并沒結束。 事實證明,這個世界是有過目不忘的人的。 出了皇宮的這些貢士們,立刻就在各個場合,把柳銘淇的《師說》給復制出來。 一個字都不差。 然后這群貢士們便齊齊的吹捧起了柳銘淇。 跳得最厲害的當屬江南第一才子荊睿思。 他在客棧就聲稱,“德王殿下相當于是我的半個先生,我當終身對他行弟子禮。” 要是別人這么講,或許其他人會認為這個人在攀附權貴。 可放在一向人品過硬的荊睿思身上,大家卻絲毫都不會懷疑。 特別是當他們搖頭晃腦的讀過了《師說》之后。 不僅僅是荊睿思,這一次好幾位士子們的“領軍人物”,回來都對柳銘淇的夸贊不遺余力。 這使得柳銘淇的圣人名聲再次飆升的同時,也牢牢的壓住了柳銘觀的名頭。 寧王本來是虛懷若谷、溫雅多才的設定,可現在和人家柳銘淇的圣人設定一比,頓時覺得差得很遠很遠。 如此的差距明顯,讓有志于把自己的追封列入皇帝范疇的禮王,很是有點不爽。 平日江南才子的領袖——狂生鞏淵,這一次沒有參與進來。 原因是他早就趁著一年之中最后的大運河航運時期,離開了京城。 鞏淵身上攜帶著十萬兩銀子的銀票,外加帶著二十多個從裕王府印刷工坊借調過去的工匠師傅。 當然也少不了一張柳銘淇手寫的報紙。 這跟小時候教室后面的黑板報一樣,柳銘淇寫得手軟,根本不是回事兒。 作為初版的報紙,他還沒有細分得那么厲害,只是給鞏淵寫了兩張單面共十六版的版面,也就足夠了。 字體也不用太小,大一點無所謂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