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劉猛遠遠望著,親眼看著那些冒著火苗的火把在偏廂車底下燃燒著,但是讓他奇怪的是,火把著了好半天,火勢都漸漸地熄滅了,居然還無法將偏廂車給引燃。 難不成魏軍的偏廂車不是木頭做的? 不可能!劉猛很快就推翻了這個懷疑,如果偏廂車是鐵打銅鑄的,且不說成本高昂,就單說分量,也是過于沉重,根本就無法移動,所以魏軍的這個偏廂車,也只能是用木頭做的。 是木頭就怕火,可為何魏軍這木頭造了車居然就不怕火? 很快沖到近前的匈奴兵給劉猛帶回來他想要知道的答案,可一聽這個消息,劉猛差一點沒有郁悶地吐出血來。 原來偏廂車之所以不怕火,是因為魏軍早已將偏廂車用水給淋透了,從里到外濕漉漉的,濕的木頭自然是無法引著的,而且魏軍看到匈奴兵舉著火把來攻,又專門地從上面澆了一遍水,整個偏廂車目前還在滴著水,放著下面的火把都快給澆滅了。 曹亮在研制偏廂車的時候,首先的要求便是防火,因為敵人看到你一堆木頭做的東西,最先想到的便是火攻,不解決這個問題,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戰車不過是一堆柴火而已。 為了解決防火的問題,曹亮特意地讓工匠在偏廂車的頂端,安置了專門儲水的木水箱,下面裝有開關,平時水箱里面儲滿了水,在戰時一旦發現敵人有火攻的意圖,魏兵便可以打開開關,在極短的時間內,上面的水便可以將整個偏廂車給全部淋濕。這樣一來,便可以起到防火的作用了。 火攻不成,讓匈奴的士氣大挫,到現在,他們才發現,原來偏廂車陣是一塊比長槍陣更能啃的硬骨頭,誰說騎兵在平原地帶上就可以縱橫無敵,在堅如磐石的偏廂車陣面前,他們始終是狗咬刺猬,無處下口。 魏軍所有的人馬現在都撤退到了偏廂車陣內,此刻的偏廂車陣,就如同是一處平靜的港灣,任憑外面驚濤駭浪,里面也是安穩如山。 魏軍所有的將士對曹亮是心悅誠服,當初曹亮選擇在東觀和匈奴騎兵正面杠的時候,其實許多人心中都是不安的,因為匈奴騎兵人數眾多,數量上是魏軍的好幾倍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