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山本勘助乃戰國時代的名軍師,他也是瞎了一只眼、廢了一條腿。
《甲陽軍鑒》屢次提及山本勘助,因筑城而得任用,被武田信玄視為左膀右臂,以“日取戰法”戰勝村上軍,設計出“啄木鳥戰法”,給人以深刻的印象。
但《甲陽軍鑒》一書錯誤甚多,山本勘助名字又不見于其他記載。
所以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“山本勘助”這號人物,實在存疑。
不管怎樣,從《甲陽軍鑒》開始,山本勘助就在各種傳言里活躍。
后世的家們、劇作家們不斷給他加戲,都快把他吹捧成張良、諸葛亮般的存在了。
久而久之,人們甚至都遺忘山本勘助可能只是一個虛構人物,其“鬼才軍師”的形象漸漸深入人心。
伊地知龍右衛門居然能被稱為“山本勘助的再生”……可見他在薩摩軍中的人望。
伊地知龍右衛門話音剛落,西鄉吉之助就側過腦袋,一臉不悅地看著他:
“伊地知,你太失禮了?!?
“未獲安藝大人的應允,你怎可擅自發言?”
伊地知龍右衛門聞言,趕忙低下頭,作慚愧狀:
“抱歉,是我失禮了。”
青登深深地看了伊地知龍右衛門一眼。
如果能夠一直與薩摩藩保持盟友關系,還則罷了。
可若是未來跟薩摩藩交惡了,那此人將是不容小覷的大敵!
因此,青登默默記住其相貌——他日與薩摩開戰時,可以將其畫像傳遍全軍,避免砍錯腦袋。
“沒關系,今次的會議并非我的‘一言堂’,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。”
青登大度地擺了擺手后,正色道:
“伊地知君剛剛說得很好?!?
“長州的道、義、謀、武皆輸吾等!豈有不敗之理?”
簡單地給現場眾人鼓了把勁兒后,青登稍稍前傾身子,俯瞰地圖。
“現在,我要公布我的作戰計劃了!”
此言一出,現場眾人自然知道本次會議的重點內容來了,統統來了精神,忙不迭地探過身子,簇擁著地圖,屏氣凝息,不敢有分毫玩忽。
“賊軍的動向已很清楚?!?
青登一邊說,一邊熟練地在地圖上擺弄兵棋。
“他們打算自天龍寺(西)、山崎(西南)、伏見(南)三面包圍京都?!?
“既如此,我們的戰法很簡單?!?
“集中精銳戰力,先滅他一路!然后逐路擊破!”
他說著將一把兵棋放在標識著“伏見”的位置上。
“開戰首日,先消滅伏見方向的賊軍,隨后向北迂回,將殘兵往山崎方向趕?!?
“第2日,擊破山崎方向的賊軍,接著再繼續將殘兵往天龍寺方向趕?!?
“等到第3日時,集合全部戰力,徹底擊潰茍存在天龍寺的所有敵人!”
“3天之內,驅逐賊軍!”
語畢,青登抬起腦袋,環視全場,問道:
“你們有何想法或意見?”
鴉雀無聲……
眾人你看看我、我看看你,面面相覷、目目相看,就是沒人說話。
事實上,這份作戰計劃是青登與西鄉吉之助、松平容保、土方歲三等人經過反復協商后,共同探討出來的成果。
換言之,在正式對外公布之前,這份作戰計劃就已經獲得了秦、會、薩三藩首腦的認同。
因此,“對外公布計劃內容,征詢意見”的這一環節,只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。
大佬們已經事先開過小會了,都很贊同這份作戰計劃,你們這些小角色有何資格提意見?
青登并不認為這些酒囊飯袋能夠提出什么充滿建設性的軍事建議。
事實上也確實如此。
那些藩軍將領自然是不敢有任何微詞,也沒那個能力提出微詞,統統保持沉默。
眼見無人出聲,青登接著道:
“好,那么,我現在公布具體的作戰部署!”
“伏見方面的戰事乃重中之重?!?
“若不能如期擊破伏見方向的賊軍,那么后續的一系列謀劃,也就無從談起了?!?
“因此,我將親率新選組的一、六、七、八、十、十一番隊,總計3300人馬,督戰伏見!”
說到這,他抬頭看向土方歲三和西鄉吉之助。
“歲三率領新選組的二、三、四、五番隊,與薩摩軍會兵一處,合計3500人馬,共同對陣山崎方向的賊軍。”
“肥后大人則率領會津軍的2000人馬,牽制天龍寺方向的賊軍?!?
“其余部隊在后方待命,作預備隊。”
藩軍將領們就等青登的這句話!
在后方待命,作預備隊——對他們而言,這簡單的一句話就跟仙樂似的。
他們統統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,大感慶幸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