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“……兇手有人罩著,對嗎?” 我孫子凄然一笑。 “我明明是火付盜賊改的官差……卻連給一個小女孩伸冤都做不到……” “我之所以會加入大鹽黨,投身九死一生的倒幕事業……興許就是為了撫平那時的這股無能為力的悲痛吧……咳咳咳咳!咳咳!咳咳咳!” 我孫子又咳嗽了起來。 “行了,別說話了!” 西野扶穩我孫子,生怕他從其臂間滑落。 盡管西野嚴詞要求我孫子閉嘴,但他還是強忍咳嗽,斷斷續續地拋給西野一個問題: “西野君……你說……等我到了……那個世界……我該以什么樣的表情……來面對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呢?她會……原諒我當初的軟弱無能嗎……” 西野:“……” 良久的沉默降臨在西野和我孫子之間。 從遠方傳來的風聲,聽起來莫名遙遠。 大約五秒后,深藏在胸腔深處的百般情感終于化為聲音。 “誰知道呢。” “哈哈哈……你說話……還真是不留情呢……” “不過——” 眼見西野的話還沒說完,我孫子連忙止住話頭,豎耳傾聽。 “如果我是你的話……我會相當希望那個小女孩能夠痛打我一頓,最好把這么無能的我打個半死。” 瞬間,我孫子露出驚訝的表情,不久之后變成啼笑皆非的復雜面容,最后換上他平日里最常展現的平靜微笑。 這個時候,我孫子朝前方投去驚奇的目光。 “哎呀呀……有門松……” 西野循著我孫子的視線望過去,只見不遠處的一戶家庭的門外,擺著兩顆還很青翠的門松。 所謂的門松,乃日本人于正月新年時擺放在門口外的一種新年裝飾物。一般由毛竹、松樹樹枝、竹竿和臘梅組成。 日本的神道教是典型的“泛靈信仰”,相信萬物有靈。 神道教里有一說法是神靈寄居在樹枝上,所以門松上有附著神明的可能性。 把門松掛在門前是為了將年神請進家里,借此預示新年開運。 年神即是每年正月期間給各家各戶帶來豐收和幸福的神靈。 雖然現在都已經快2月份了,但仍有不少家庭因為偷懶或別的什么原因,沒有將門外的門松收起來。 “西野君……” “干嘛?” “你知道……《萬葉集》嗎……?” “你這問的是什么傻問題?只要是和人,就不可能不知道《萬葉集》吧?” 《萬葉集》——日本現存的一部最古老的詩歌集,收有從公元四世紀到八世紀六十年代末450年間長短各體古詩4500余首。類似于中國的《詩經》。 “那你知道……《萬葉集》里的防人歌嗎?” “干嘛?你血流得太多,流得腦子都壞掉了嗎?干嘛一個勁兒地問我這種蠢問題?” 《萬葉集》共收有百首“防人歌”,分見于卷十三、十四、二十。 “防人”是日本昔時在“白江口之戰”落敗后,為了防衛唐朝和新羅的進攻,自各地征集壯丁,三年一替,駐守于筑紫(九州島)海岸以及壹歧、對馬等島上的國防兵。 “防人歌”即是“防人”及其家屬所作之歌。類似于日本的“邊塞詩”。 我孫子“哈哈哈”地輕笑了幾聲,其臉上的笑容愈顯柔和。 他一邊看著不遠處的那棵門松,一邊細聲吟唱起《萬葉集》里非常出名的一首“防人歌”—— “那些松……” “并立在那兒……” “像家人一樣……” “為我……送行……” 日語中,“松”與“等待”同音,所以詩中也有“等著我早回家之意味”。 “這種時候,就別唱這種很不吉利的詩了。” 西野沒好氣地說道。 “……” “搞什么?剛才叫你別說話時,你偏要說話。現在需要你應一聲的時候,你又一聲不吭。” “……” “我孫子?喂!我孫子?!” “……” 西野停下腳步,怔怔地凝望仍被他攙扶著的我孫子的面龐。 …… 冰冷的晚風呼嘯。 夜風卷走了他的呼吸。 卻抹不掉那永恒地定格在其臉上的笑意。 ******** ******** 人間五十年,如夢亦如幻。 有生斯有死,壯士復何憾。 ——《敦盛》 晚安,火付之龍。 第(3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