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有的人吃著吃著碗里的菜沒了,于是又過來要,而張傳芳也十分大方地又給他們舀了一勺素澆頭。 但就在這時,有些先吃上的此時已經吃完了。 于是張傳芳又對著他們問了一句:“要不要面湯?原湯化原食。” “要!來一碗!” “我也要。” 吃完的幾人端著碗走了過來,張傳芳也舀了兩大勺面湯在他們的碗里。 “等一下不夠再要啊,別客氣。”張傳芳笑著說道。 陳年一邊來來回回的給他們端面,一邊聽著他們的聊天,也了解了一些關于這個商隊的事情。 他們是來自余順縣,距離自己所在的靈馬縣有著大約五十里的路程,早上出發,中午差不多也就來到了這邊。 他們此行要去的是江西武夷山。 路上要走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到,到時候他們所帶的銀子都要換成茶葉再運回來賣。 “怪不得出來之后要吃面,不然的話出了省,再往南走走,想吃到這邊的面條就很難了。”陳年心里尋思道。 不過這邊還是挺奇特的,明明靈馬縣和余順縣離的并不遠,但口音卻有著很明顯的不同。 不過這事他也不方便多問,只能等一下吃飯的時候再了解一下。 畢竟陳年也不知道自己會在這里呆多久,對于這里的各種風俗習慣還是要多熟悉熟悉的,這樣才能更快的融入這里的環境。 因為有些地方比較排外,他并不清楚靈馬縣是不是這樣。 大概過了半個多小時,這個商隊也都吃完了面,王掌柜讓賬房付了錢之后便上馬車離開了。 再之后來吃的基本上都是些街坊鄰居們。 等到中午營業結束之后,陳年一邊刷碗一邊說道:“根柱哥,咱們這里的生意不錯啊,一中午的時間賣出去一百多碗。” “那當然,我這可是祖傳的手藝,而且祖上的時候可比我這會兒強多了,也就是后來我們家慢慢沒落,才只剩下了這么一個小鋪子。”高根柱說道。 “但現在這樣也挺好,起碼不愁吃不愁穿,而且咱們這兒離皇城根兒也近,打仗一般打不到咱們這兒來。” 陳年點了點頭:“對了,根柱哥,咱們這兒是不是很多做生意的啊,就是王掌柜那種。” “多啊,咱們這兒特別多啊,我不知道你們那兒的人是怎么樣的,反正我們山西人一是戀家,二是好賺錢,光咱們縣里就有不少跑買賣的,尤其是一些大戶,經常往南方和內蒙那邊跑。 而且很多和皇商那邊都有關系,要不然咱們這么一個小縣城也不可能蓋得這么好。” “那倒是。”就陳年相處過的那些山西人里大多其實都挺不錯的。 尤其是在學校里,那些山西的同學往往在生活中都比較樸素,就算是一些家里有錢的,也都很低調。 “在余順縣有包括王掌柜在內的幾家比較有名,但在咱們靈馬縣也有四大家族,分別是水,李,劉,馬。 水家是做絲綢生意的,咱們周邊這幾個縣大多樹的成衣店和絲綢店都是水家的產業,就算是省城也有不少水家的店鋪,李家是糧商,咱們現在吃的這些糧食基本都是從李家的糧鋪里買的,劉家做的是票號,背后有皇家的背景,也是咱們這兒最有錢的。 不過劉家雖然和陛下一個姓,但也只是旁支,從一千多年前傳下來,他們雖然祖籍不是咱們這邊,但生長在這里也就算是咱們靈馬縣的人了。 你看我們外面的這些街就是劉家的人出錢給修的。 還有馬家,主要做的是藥材生意,有不少的藥鋪,家里也養著不少郎中大夫,每個月都有那么兩天免費給人看病,就連買藥也比平時便宜的多。 反正不說別的,就咱們這兒的幾個大戶,那可都是一等一的善人,人家自己掙多少錢和咱們沒關系,而且咱們也管不著,但人家賺來的錢知道對老百姓好,這就夠了。” 陳年一邊聽著一邊在心里尋思著,高根柱這話說的其實也不無道理,古往今來的商人哪個不是為了賺錢? 但是賺錢歸賺錢,能少做些危害老百姓的事,能多做些善事就足夠讓大家稱贊了。 “所以咱們做生意的人,雖然目的還是為了賺錢,但要時刻記得這些錢是哪里來的,能做到不坑害老百姓就行了。” “根柱哥,我感覺你的思想覺悟特別高,要是全天下都能像你這樣就好了。”陳年感嘆道。 “那肯定是不可能的,就拿咱們縣的四大家族來說,誰都會貪,誰都想要多賺錢,包括我,如果有機會也想多賺一點錢,人嘛,不就都是這樣,現在我能說這些話,也只是因為我還沒到那個地步,不然的話我也貪。” “很真實!”陳年不禁豎起了大拇指。 就在說話的時候,張傳芳那邊也做好了午飯。 陳年第一天過來,他們也問過陳年中午想吃什么,陳年則表示不用那么麻煩,吃點面就好。 反正現在澆頭還有而且面也還有。 于是他們又做了幾碗面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