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電影或者文學的魅力在于,你可以通過畫面和文字,感受到另外一段陌生又新奇的人生。 就像今天觀看《忠犬八筒》的觀眾。 他們用不到七十分鐘的時間,就體驗到了一種全新的人...狗生。 不知不覺,自己竟然當了一個小時的狗。 真是一段奇妙到不可描述的體驗啊。 當狗就算了,而且還當的這么揪心! 在所有人觀眾幡然醒悟自己太入戲的時候,都忍不住想要罵娘。 聽著人口凋零的放映廳內其他觀眾的竊竊私語和吐槽,鄭秋的臉色越來越凝重。 說真的,影片已經接近過半,但除了基礎配樂過于違和之外,他一時間竟然找不出這部電影,到底哪里有問題。 而且更奇妙的是,他也沒有看懂這部電影在講一個什么故事。 正義?友情?現實?寵物?抑郁? 多種元素混雜在一起,讓整個電影的劇情撲朔迷離。 前半部分和中部的故事串聯感和割裂感很明顯,但是又意外的流暢,不會讓人有出戲的感覺。 而且越發期待最后部分,導演到底要做一個什么樣的收尾,才配得上前面這么復雜的元素堆砌。 恍惚思考之間,鄭秋被其他人的輕呼驚醒。 鏡頭中是前腿綁著繃帶,但是依舊在追逐靈車的八筒。 鏡頭由遠到近,從廣角大景俯瞰著渺小的八筒一瘸一拐卻拼盡全力的追逐。 然后鏡頭緩緩推進,在推進過程中,畫面顏色也像是褪了色的宣紙一樣,慢慢從彩色變成黑白。 直至鏡頭推到八筒被染紅的繃帶,戛然而止。 鏡頭一閃而過,再次變回彩色。 如同前面無數個分鏡一樣,八筒再次從房間醒來,弓著身子伸了個懶腰,打了個可愛的哈欠。 唯一不同的是,它前腿多了繃帶,證實著,之前的一切都不是夢。 小鄭,不在了。 小夏,回來了。 八筒一瘸一拐的蹲在窗臺前,身后是小夏以及警官在搜查小鄭遺物的虛化鏡頭。 整個畫面中凸顯的八筒更加孤獨,讓人不免聯想到小鄭跳河時的那種孤獨,被遺棄的無助。 “夏女士,我們找到了一本日記,你看一下是不是鄭女士的。” 主人的名字引起了發呆中八筒的注意,它轉過頭,身后虛化的鏡像由虛轉實,一身黑衣神情憔悴的小夏,顫抖著打開日記,首頁是一行娟秀的小字。 《我等你到三十五歲》 小夏像是風吹落葉一般,跌坐在地,引起所有人的輕呼,而八筒則是轉過頭,熟練的打開窗戶,自己溜了出去。 熟悉的小區,熟悉的貓朋狗友,熟悉的報亭,熟悉的車站,熟悉的公交車。 八筒跳到車站旁熟悉的花壇旁,懶洋洋趴下。 一如往日的等待。 報亭漂亮的老板娘探出頭,看了一眼八筒,悄悄的擦了擦眼淚。 鏡頭似乎定格,從白天到夜幕,八筒像是一個雕像一般趴在花壇邊,直到天空忽然飄起了小雪。 八筒抬頭看了看路燈映射下飛揚的雪花,如同浮萍一般的寂寥,如同那條往常小鄭下班的路。 八筒不悅的晃了晃狗頭,似乎在不滿小鄭今天的遲到。 “不用等了,她,不會回來了。” 報亭女老板的聲音像是一道發令槍,話音還未落,觀眾‘哇’的哭出了聲。 眼睛酸澀的鄭秋震驚的轉頭看去,秘書小趙捂著臉痛哭流涕。 ??? 你沒事吧? 還不等鄭秋發問,整個放映廳此起彼伏的傳出了人類的啜泣或者嗚咽聲。 ??? 你們都沒事吧? 鄭秋環視四周,不管是自己帶來的影評人,還是高層,這些平時在工作中呼風喚雨,口誅筆伐,不茍言笑的高質量男人們,此時竟然都哭了起來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