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聽到小王爺的話,張輔有些失落。 先軍建設,一直以來是小王爺穩抓的。 從中華重工的規模還未擴大起來時,小王爺就已經各種手段接觸衛所。 深知小王爺為人的張輔,以為朱高熾會拒絕。 “這樣吧,你籌辦教育部,制定一個大方向的章程出來,全北平畢業生的資料你也能掌握,做一個我能接受的方案?!? 朱高熾松了口。 八百畢業生多嗎? 十年也才八千。 以現在北平的學校規模,就算一百年后,也只能維持數萬名學校培養出來的人而已。 因為人會生老病死。 七年制的學校,的確負擔太大了。 除非把軍費投入學校。 如果挪出每年兩百萬新軍軍費,能很好解決當下學校規模擴張的問題。 不久后。 八百名畢業生被搶干凈。 時代的變化,悄然無息,波瀾不驚的展開。 原來從舊文人,舍人,識字,熟練工人群體中,構建成管理階層的中華重工和中華重工體系。 建議逐漸被新學生群體取代。 這個過程雖然剛開始,但只要繼續發展下去,就會發生巨大的變革,如朱高熾想要的結果。 學校和私塾不同。 學校是封閉的環境。 因為學生數量多,猶如一個另外的小世界,所造就出來的學生,必定跟私塾出來的學生不一樣。 學校出來的學生,他們會更純粹,更激情,更熱烈。 新學生。 挽救了跌落深淵的民族。 新學生。 也必然讓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巔。 趙寡婦的家,在北平大劇院不遠處的新居民區,因為趙寡婦在這里上班,所以在這里買的房子。 她的家來了新鄰居。 調研司和北平大劇院都給了七妹選擇。 七妹最后決定回到北平大劇院工作。 不過因為生了孩子,七妹有短暫離開了北平大劇院。 七妹沒有動丈夫的撫恤銀。 她在北平大劇院是名角,沒有離開北平大劇院時就積蓄了不少錢,自己在單位附近的新式居民區買了房子。 賀寬的父母終于改變了態度。 畢竟兒子已經不在了,還有什么好爭的呢。 婆婆來到了房子里,幫七妹照看孩子。 七妹把丈夫的撫恤銀全部給了婆婆,婆婆收下了,認真的告訴七妹,這撫恤銀以后會交給孩子。 未來會不會變,誰也不知道。 但是現在這個小家,已經走上了正軌,她們都在恢復自己的傷口。 趙家寡婦去看了七妹。 “你婆婆帶的仔細,你有什么好操心的,什么時候回去劇院工作?”趙家寡婦笑道。 “現在劇院發展可快了,周世子那人真搞笑,不過周世子真有才,還當眾唱了一段余姚腔,唱的真好聽?!? “聽說樂師們跟周世子弄了許多曲子出來,他還參與編劇,聽說會出很多新戲?!?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