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在唐宋時期,有學者研究過周朝的井字農耕方式,但是最后皆失敗了,認為是不可能的。 “你是何人?” “汪汪。” 突然。 一名穿著中華重工第三代工服的年輕人,背著一張弓箭,腰間挎著腰刀,身后跟著一條大狗,發出兇猛的威脅聲。 讀書人忍不住退后兩步,連忙拱了拱手。 “在下江西人士,姓楊名士奇,號東里,問得北平之盛況,特來求學一二,如有叨擾,在下立刻離開。” 年輕人上下打量了兩眼,隨后用腳碰了碰大狗,露出笑臉道:“原來是客,客人不用害怕,可愿意去我家中歇腳?” “求之不得!” 楊士奇彎腰拱手道謝。 “請。” 年輕人伸手邀請。 八棟院子,兩排各四棟,中間修有水井,蓋上了蓋子,旁邊有顆新移植來大槐樹,還有些樹苗。 有豬舍,牛棚,馬房。 楊士奇連稱不可思議。 “這是小王爺提議的,先從我們這里實驗,未來將會推廣全北平,所有軍戶都將如此。” 年輕人得意的笑道。 楊士奇不想打擊年輕人,他認為是不可能的,不過還是問道:“一百畝田,一戶如何種的完,需要請不少的佃戶吧。” “客人可愿意隨我去田間看看,此片井只有周大叔一家沒有忙完,各家去幫手,我留下護衛此片井。” “對了,忘了介紹,我是此處的片井長。” “片井長?” “也不是什么官身,只是傳達下上面的消息,負責此地的安全,做些雜事罷了,都是鄉里鄉親的,只不過是為家鄉做奉獻而已。” “了不起。” 楊士奇稱贊。 雖然燕世子心思是好的,可惜啊,到底還是年輕,天下大同的道理傳了幾千年,卻沒有興盛起來,正是因為做不到呀。 越是好心,恐怕越是害了百姓啊。 楊士奇非常的憂慮。 “哈哈哈。” 還未靠近田間,就聽到了遠處傳來的笑聲。 田埂上。 站了一堆人,有老人有小孩,有男有女,開心的笑,不知到為何事。 年輕人帶著楊士奇上前。 原來是田間一農人摔了個跟頭,在他的前面,有臺怪異的車,還有耕牛回過頭,露出無辜的眼神。 “老周,這玩意你還沒有操練熟悉啊,我們各家都收工了,要不要我幫你?” “別,我自己弄。” 爬起來的老農,不服氣的說道。 “這是推鐮車,一臺要三兩銀子呢,不過可以憑地契在農業發展銀行貸款,不要利息的。” “不要利息的貸款?” 楊士奇驚訝的反問,又忍不住看向眼前的怪異機器。 “這是江西來的先生,好奇我們北平,所以來游學。”年輕人向周圍的人介紹到。 周圍的人紛紛拱手,婦孺微微屈膝,連孩子們也跟著大人學。 非常的熱情。 正是中華之禮啊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