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劉通的母親,這位老婦人就在他兒子為她包下的包間里,用最污穢的言語,使用在了七妹的身上。 無論如何。 這場節目是優秀的,獲得了大部分的掌聲。 下一場。 學生表演。 這回,沒有人在反對,所有人都在鼓掌,知道自己孫子在舞臺上的老婦人,激動地走到欄桿處向下望去,想要找到自己的孫子。 舞臺的工作人員幫忙,一起把各項樂器搬運到舞臺上。 大鼓,小鼓,豎銅鑼,豎竹排琴,大號,小號…… 近百名十四五的中學生,穿著一致的校服,稚嫩的面孔上,嘴角又還流露出一圈青色,正是即將長大成人的標志。 “下一場節目是歌唱大明,由中華重工工人子弟中學獻上,請大家為他們鼓掌歡迎。” “嘩啦啦。” 青少年們滿臉的自信。 但是在二十萬人的大場中,如此熱烈的氣氛下,許多青少年緊張了起來。 “不要緊張,看著自己的樂器。”樂器先生小聲鼓舞道。 希望不要出錯吧。 樂器先生自己也內心打鼓。 在忐忑中,樂器先生開始了他的指揮。 和第一場節目不同。 歌唱團的學生們,和樂器團的學生們同時開始了表演。 “前進,前進,前進。” “鏘。” “啪。” 激昂的樂器聲中,歌唱團的學生們,唱起了鼓舞人心的歌曲。 “咚咚咚咚咚咚。” “咵……” “鏘……” 樂器團的孩子們,猶如波浪一樣的起伏,整齊的敲打樂器。 “好。” 觀眾席上,傳來了叫好聲。 樂器先生忘我的指揮,孩子們也忘記了緊張。 “我們的大明向太陽。” “腳踏著天下的大地。” “身負著百姓們的祝愿。” “我們是大明,不可戰勝的偉大。” …… “嘩啦啦。” “嘩啦啦。” 才第二場節目,所有的人都站了起來,他們忍不住的鼓掌,大聲的歡呼。 整個大場二十萬人的觀眾,他們的熱切仿佛直傳天際。 “這是不是民心?” 劉達回過頭,大聲的問向楊鏞。 他不得不大聲。 因為整個大場,猶如巨大的洪流聲,所有人的歡呼,讓每個人只能用最大的聲音,才能讓別人聽到他在說什么。 楊鏞張著嘴,無措的看著劉達。 他終于知道北平舉辦中秋盛典的意義了。 這哪里是為了顯示朱高熾的豐功偉績。 是匯聚人心啊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