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作為這里的唯一一個缺口,阿拉山口成為了如此巨大的狂風的唯一的出口。 因此阿拉山口的風也是出了名的,可以把人吹上天。 每年只八級以上的大風,就會刮一百六十多天。 聽完了陳誠的介紹,朱棣靜靜的看著輿圖,臉上露出了些震撼。 連綿不絕的大山脈,已經阻止了大軍的進入,唯一的缺口還是常年大風不斷,可以把人畜吹上天的地區。 這就是人力不及的天險。 朱棣突然說道:“難怪鬼力赤要拿下哈密。” 比起哈密,亦力把里的誘惑不應該更大么,而且哈密已經向大明稱臣,入侵哈密就有引來大明回擊的風險。 通過陳誠的輿圖,朱棣一下子懂了。 大漠想要南下亦力把里,僅有的通道就是哈密,因為亦力把里這邊的口子,也就是阿拉山口太過危險,而且難以通行。 鬼力赤只有通過哈密以北的山脈缺口進入哈密,才能從哈密入侵亦力把里地區。 然后從亦力把里的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間的通道,別失八里到亦力把里,從亦力把里到俺的干,順著帖木兒的行軍路線,進入中亞西亞。 簡而言之,突厥和蒙古西征的路線。 哈密,亦力把里,中亞,西亞的通道,其實是自然環境決定好了的路線。 無論事物如何變化,人類都按照自然環境跟人類留下的口子鉆來鉆去。 后世學者常言,中國因為處于東亞,山脈擋住了中華文明。 換句話說。 這些山脈保護了世界,阻擋了中華文明向外漫延的腳步。 匈奴人失敗西遷。 鮮卑人失敗西遷。 突厥人失敗西遷。 失敗者們去了新的土地上,征服了當地,在中亞西亞建立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家。 帖木兒一邊選擇西征,建立帖木兒帝國,一邊選擇向大明稱臣納貢,證明了哪邊更容易厲害。 大漠與中原競爭的失敗者,促成了源源不斷的西征,然后從西方滿血復活,而中亞西亞與西方競爭的失敗者,卻沒有東征成功過。 朱棣突然明白。 哈密和亦力把里雖然很大,可實際需要控制的地區并不大,只要能控制中間狹長的平原地區,因為不多的河流就在這里,而且河流都是內河,周邊無邊無際的盆地和沙漠就能歸入治下。 想清楚了原委,朱棣沒有急著西行,而是做起了規劃。 塔里木大沙漠是無人區,從沙漠里出來,能活人的地方就是西海。 西海就是后世的博斯騰湖,是后世中國境內最大的淡水湖。 而博斯騰湖又屬于封閉的山間盆地——焉耆盆地,只需要修建一處關卡。 因此朱棣要求在西海修建一處關卡。 擴建土魯番,委魯母,別失八里三大城,在三地開墾荒田,從內地遷移五萬戶軍戶。 朱棣的計劃很快送回了京城。 此時。 朱高熾正在與工部尚書和金純,工業計劃部,經濟調控部,軍工聯合辦,中華重工總部大掌柜高珍等,在文華殿商議湖廣之事。 高珍有些急了。 皇太孫要求在湖廣武昌府建立大明冶鐵中心,而冶鐵行業可謂是中華重工的核心根基之一。 工部尚書金純支持皇太孫的計劃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