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窮人也有。 所以單身漢不少,兩萬三千余戶,才十二萬口人。 “雖然人數不多,但也是努力說服的成果,可喜可賀。”朱高熾沒有生氣,二十萬人口比較好,一道政令就可以得到的數字,就看站在誰當下立場了。 朱高熾非常清楚。 活在當下,展望未來。 而不是展望未來,活在當下。 許多讀書人只在乎自己的利益,動了他一絲一毫,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,可是動別人的利益的時候,他卻歡聲笑語。 現在朱高熾就是要改變官員的做事風格,從小事做起,一件件的做起來。 雖然不可能做到結束官僚思維,可不也在為未來打下根基。 文明不是唾手可得,需要埋頭實干。 戶部和糧票銀行一起來了。 “大明在交趾上耗費的錢糧物太多。” “這次的戰事結束,交趾的夏收,還有大軍的撤回,會緩解下來的。”朱高熾回復道。 如今大明的發展,是建立在技術不夠,人手來湊,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的調動下,帶來的大變化,本質上并沒有做到機器生產機器,徹底解放傳統效率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社會。 社會資源是有限的。 在交趾的收復過程中,最多的時候,憑空多出來的近百萬張嘴需要的糧食,全部由內地供應,加上其余的物資,這也是朱高熾同意引蛇出洞計劃的根本原因。 交趾。 大明新軍靠著武器裝備和士氣,戰無不勝。 同時軍紀嚴明,對地方百姓秋毫不犯。 歷史上。 交趾叛軍因為初期的勝利,內部爭權奪利陷入了混亂,最后在朱棣重新從國內派出大軍的面前,又重新保持了團結,一致對抗大明。 如今。 前期的失利,讓交趾叛軍的首領們并沒有內亂。 但是在強大的新軍面前,交趾叛軍不敢野戰,陷入了戰略被動,有被各個擊破的風險。 朱能按照朱棣的要求,作戰保持了不急不躁的態勢。 務必要通過這一次的戰爭,掃平交趾的所有隱患。 特別是交趾南部。 交趾南部為何皆反? 因為交趾南部華族并不占多數。 大量的非華族人口,和前朝反抗勢力結合在一起,而華族占絕大多數的交趾北部地區,反倒是沒有什么叛亂,這就真實的現實。 歷史上大明在交趾的失敗。 主要敗在了前朝統治階級的反抗勢力和非華族的聯合抵抗。 非華族也在這一次的戰爭中,當交趾重新恢復為安南,他們站到了臺前,開始露出勢力。 這就是對民族的出賣。 國內外都有。 人性如此。 地主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,出賣民族利益絕不手軟。 同樣。 代替地主階級興起的資本階級,為了自己的利益,出賣民族利益一樣絕不手軟。 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