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6章:時代脈搏-《明末黑太子》
第(1/3)頁
.
鄭芝龍來北都,于公是要用南地出產的各種礦石冶煉后的半成品來換購本土的商品,于私則是為了仙藥。
諸多商品里,首當其沖的就是汽車,這種劃時代的交通工具已經取代了生活用品,成為了其他國家進口的不二之選。
得益于鄭芝龍早年間為昊菁皇帝效力,加上長子鄭成功也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。
鄭氏不但在采購武器裝備方面可以享受極低的價格,連汽車亦可沾光。
如今大明年產汽車高達三百萬輛之多,鄭芝龍便可以拿到百分之五的份額。
莫要小看這十幾萬輛的規模,鄭芝龍得到的可是出廠價的汽車!
這也算是昊菁皇帝對西地的援助,幫助鄭氏父子經營好這塊遠離本土的資源寶地。
由于已經開始對安哥拉油田進行開采與煉化,故而西地也是不再缺油了。
不但可以供百姓的日常生活使用,還能為汽車提供足夠多的燃料。
非洲的糟糕路況,加之地廣人稀,使得明人對汽車的極為依賴。
之前沒有汽車的時候,那就是以鐵路為主,馬匹與蒸汽車為輔。
有了燒油的汽車之后,鄭軍與遷往當地的百姓就便捷太多了。
挖礦需要卡車,運輸百姓也需要卡車,連鄭軍在各地進剿土著亦是如此。
萬幸鄭氏集團最強的方面便是海運,每年運輸上萬輛卡車及轎車是不成問題的。
隨著蒸汽商船的大規模建造,鄭氏集團的海運能力也與日俱增。
在昊菁皇帝九十大壽之際,遷移到西地的百姓,主要是閩人,已經高達五百萬以上。
算上在當地出生并成長起來的三代人,西地總人口(不含土著)業已突破千萬大關!
剛果以南都已經成為鄭氏的地盤,就算西地人口達到一億人,總的來說也是地廣人稀的。
當地氣候宜人,莊稼一年兩熟,周邊海域漁業資源又極為豐富,對遷移過去的百姓極為合適。
剛開始絕大多數百姓還覺得昊菁皇帝夸夸其談,對“家家當地主”的口號十分的懷疑。
鄭芝龍將親信的遠親遷移過去之后,便做了初步的印證。
真到了南非,百姓們才知道世上還有這等好地方。
沒有羅剎,沒有韃子,沒有西夷,只有昆侖奴。
遍地的牲畜,一望無際的平原,比起福建那耕地沒多少的窮鄉僻壤可是好太多了。
對于立下戰功的士兵,鄭芝龍與鄭成功也是很慷慨的。
全都被分到了最好的土地,也就是位于莫桑比克的良田。
那里不像干旱的內陸,由于河流眾多,加之全年雨水充沛。
采用屯田模式之后,用拖拉機稍加開墾,便實現了幾乎處處是良田的景象。
莫桑比克以北的坦桑尼亞,西北的馬拉維、贊比亞,西部的津巴布韋,乃至安哥拉,都是適合耕作的。
最西的納米比亞則是另外一番景象,那里常年干旱,河流經常斷流,以東的博茨瓦納亦是這個條件。
不過這兩塊地方也被鄭成功加以利用,作為配合鄭氏的土著們的屬地,在自己的地盤上,土著們依舊可以為所欲為。
靠近海岸線的地方則被一些富紳買下,作為自家的莊園,可度假,可放牧,可打獵,既能養家糊口,又能休閑娛樂。
每座莊園的面積都不會低于千畝,有不少的占地面積更是達到了萬畝之大,還有私人飛機進行巡邏。
鄭芝龍對窮鄉僻壤管的很松,因為管
的嚴了,那就沒有百姓遷過去定居了,反而不利于自己的控制。
當地的富紳只要不勾結蠻夷,發生叛亂,其他方面,鄭芝龍是懶得去管的。
鄭氏經營的重點是各大城市、礦區以及屯田的地方,是人口、資源、糧食三位一體的戰略所致。
由于南非是從荷蘭人手里買下來的,加之鄭氏艦隊的實力高居全球第二。
昊菁皇帝自然不會擔心敵人從海上來襲,那就是自取滅亡之舉了。
經過遠征西班牙與北美,在經過整編以及列裝先進重武器之后,鄭軍的陸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。
第(1/3)頁
主站蜘蛛池模板:
筠连县|
安康市|
宁晋县|
元谋县|
吕梁市|
六枝特区|
涟水县|
洛隆县|
东宁县|
界首市|
当阳市|
灵台县|
房产|
政和县|
苍南县|
徐汇区|
全椒县|
苏尼特左旗|
毕节市|
玛沁县|
甘泉县|
剑河县|
南投市|
汽车|
新化县|
开原市|
莎车县|
兴宁市|
利津县|
蒲城县|
宜章县|
湾仔区|
子洲县|
郑州市|
虎林市|
合阳县|
枣强县|
昭觉县|
灵丘县|
毕节市|
内丘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