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佛門中的隱士-《醉里挑燈看劍》
第(1/3)頁
一
今年的暮春,我和幾個朋友從杭州出發,專程游了一趟天臺山。
位于浙東的這一座名山,其出名的原因乃在于佛教。梁朝時,有一個名叫智顗的人,深厭家獄,于是出了家。這智顗出身于望族,父親做過梁朝益陽候。智顗出家投身到當時名滿江南的大和尚慧思門下,學習心觀。這智顗是絕頂聰明的人,他繼承師傅衣缽學問,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威信。加之他原來的社會地位就很高,自梁朝到陳朝到隋朝,江南士族以及朝中大臣,都爭相與他交往,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成了他的學徒。在陳朝時,智顗就住進了天臺山,創立了佛教的天臺宗。陳宣帝割始豐縣的租稅給智顗養徒。隋滅陳,隋文帝又下詔問候。晉王楊廣稱智顗為師,尊他為“智者大師”。政治上的顯赫聲勢,使智顗成了歷史上有名的富貴和尚。也使天臺宗的發展得到有力的保障。
天臺宗以調和尖銳對立的各派為宗旨,提倡止觀,觀即是慧,定慧雙修,可以見佛性,入涅磐。修習止觀的方法,實際上就是氣功的一種。天臺宗所依據的佛門經典,主要是法華經。
天臺山的出名,主要是因為智顗的原故,這是不用爭論的。一進天臺山,我即拜謁了智者大師的厝骨塔。它靜臥在綠樹蔥籠的半坡上,享受著永久的沖和與寧靜。我甚至幻覺到厝骨塔的紀念碑變成了智者大師本人,結跏趺坐在那間木制的亭子里,往外散發著那種幽玄的綿綿無盡的佛的旨趣。
盡管我尊敬智顗,但是,我必須坦白地說,我此行天臺山的目的,是造訪另一個人的遺蹤。這個人往來于天地之間,自認為悟到了自身最真實的存在。他便是唐代有名的詩僧寒山。
二
寒山有裸蟲,身白而頭黑。
手把兩卷書,一道將一德。
住不安釜灶,行不赍衣褲。
常持智慧劍,擬破煩惱賊。
讀到這首詩,等于讀到了寒山自畫像。他稱自己為“裸蟲”,我看是再貼切不過了。
在中國佛教史上,寒山是一個特殊的人物。人們一般把他和拾得并題。這兩人都獲得“詩僧”的稱號。天臺山國清寺和蘇州的寒山寺,都設有專門的寒拾殿供奉香火。
關于寒山的生平記載,歷史典籍中少之又少。稍稍全面一點且可信的,是唐晚期擔任過臺州刺史的閭丘胤的撰述。在他的《天臺三圣詩集序并贊》一文中,讓我們對寒山有一個大致的了解。寒山隱居在天臺山的寒山巖,自號寒山子。他常常戴著一頂樺樹皮制成的帽子,腳上趿著一雙木屐,穿著一件不能遮體的破布衫,給人的印象瘋瘋顛顛。他偶爾來國清寺,寺中的伙夫拾得,是他的朋友。拾得常把一些殘飯菜渣收貯在一只竹筒內,寒山一來,取了這只竹筒就回到深山。他每次來國清寺,總在長廊徐行,叫喚快活,獨言獨笑。廟里的僧人打架鬧事,他站在一旁鼓掌,呵呵大笑。
閭丘胤上任之初,慕名到國清寺中造訪,在寺中廚房見到了寒山與拾得。這位刺史大人,躬身禮拜。惹得寒山與拾得一場瘋笑,揚長而去。寺中的僧眾,一向不把寒山與拾得放在眼里,認為這是傻子兩個,瘋人一雙。見新任的州官對其禮拜,莫不感到驚訝。大概就因為這一禮拜,僧眾們才開始對寒山、拾得另眼相看了。也就是因為這一禮拜,不但寒山,就連拾得也不肯住寺了。閭丘胤命令國清寺僧眾帶著他制贈的凈衣與香藥,上山去找寒山與拾得,希望他們結束巖穴生活,住到國清寺接受他的供養。僧眾分頭上山尋找,一撥人在寒巖找到了寒山。寒山看到人來,大聲叫道:“賊!賊!”跑進巖穴中不出來。從此,人們再也找不到寒山與拾得的蹤影。
閭丘胤見供養無望,便命令僧眾在寒山活動過的地方尋訪寒山的詩作。于是,在竹木石壁間,在村野人家的廳壁,找到了寒山的三百多首詩作。閭丘胤編成一集《寒山詩》,留傳至今?!度圃姟肥沼泻皆娨痪?,也是采自閭丘胤的輯錄。
三
細讀寒山的詩集,從詩中尋訪他的生命的軌跡。我們不難看出,寒山是中國式的隱士與佛門行腳僧的結合體。
舉他的幾首詩為例:
憶昔過逢處,人間逐勝游。
樂山登萬仞,愛水泛千舟。
送客琵琶谷,攜琴鸚鵡洲。
焉知松樹下,抱膝冷颼颼。
閑自訪高僧,煙山萬萬層。
師親指歸路,月掛一輪燈。
眼前不識是何秋,一笑黃花百不憂。
坐到忘形人境寂,風吹桐葉響床頭。
高高峰頂上,四顧極無邊。
獨坐無人知,孤月照寒泉。
泉中且無月,月自在青天。
吟此一曲歌,歌終不是禪。
從寒山詩中透露的一些信息得知,他不像智顗那樣出身名門望族,能憑借強大的政治勢力來實現自己的佛教理想,他是一個農家子弟,陜西咸陽人,大致生活在公元734年至871年之間。從小讀書,多次應舉不弟。于仕途無望之后,便四處漫游。大約三十歲出頭,跑到天臺山中隱居,過著棲巖食果的近似于野人的生活。
他三十而立的年齡,也正是安史之亂,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折點。以京畿為中心的北方多年戰難,引起人口的大規模流動。江淮、閩浙、嶺南、四川相繼成為流民的世外桃源。這一時期,也正是禪宗在中國興盛,六祖慧能的“南宗禪”大興于天下的時候。由于流民的加入,南方禪眾驟增,佛教的中心也隨之南移。寒山遷隱天臺山,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。
寒山雖是佛教中人,但他并未真正地剃度出家。所以,沙門中人并不給他冠以“大師”或“禪師”的名號,而稱之為寒山大士。
說寒山是隱士,是因為他不但棲于巖穴,且連姓名也隱去了;說他是行腳僧,是因為他一衣一缽,完全擺脫了物質生活的追求,往來于深山絕壑,于自然中體味佛家的真諦。
唐朝初期,是游俠的時代。在江南的雨夜或者塞外的風沙中,常??吹侥切┱虅ψ咛煅牡膲咽俊6M入到唐代的中期,在中國的疆域遼闊的土地上,游俠漸漸地少了而行腳僧卻大行其道。在佛教中,行腳的意義乃在于弘揚佛法,參投名師,契悟心印。禪宗的重要文獻《傳燈錄》實際上就是關于行腳僧的記述。
偉大的禪師趙州八十歲時仍在行腳,這位老人頭戴斗笠,腳踏草鞋,幾乎走遍了江南及中原地區所有重要的寺院,據《五燈會元》記載,他曾游歷天臺山,在崎嶇的山路上碰到了寒山。寒山指著路上牛的腳印問趙州:“上座還認得牛么?”趙州說:“不認識?!焙街钢5哪_印說:“此是五百羅漢游山。”趙州問:“既是五百羅漢游山,為什么卻成了牛?”寒山說:“蒼天,蒼天!”趙州呵呵大笑。寒山問:“笑什么?”趙州說:“蒼天,蒼天!”寒山說:“這廝竟然有大人之作?!?
佛教典籍中記載寒山的比較可信的佛事活動,僅此一例。趙州從諗和尚,是禪宗六祖慧能的五世門生,唐代中晚期最優秀的禪師之一。他一生創下的禪門公案最多。禪文獻中說他“師之玄言,布于天下。時謂趙州門風,皆悚然信伏?!彼诜痖T中的地位和影響,在當時都要高出寒山許多。盡管如此,寒山對他一點也不敬畏,反而要和他斗一斗禪家的機鋒。從這一點看,寒山已經舍棄了隱士的風范而進入到行腳僧的行列了。
在天臺山的石梁瀑布之下,有一座古方廣寺。寺中根據上述那一則公案雕了五百尊游山的羅漢。我徘徊其中,想象當年在路上相逢的寒山和趙州,那時的天臺山,沒有現在這么多的游人。林間的道路也沒有今天這么平坦。但是,參天的古樹肯定比今天茂密。搖曳多姿的山花以及悠悠忽忽的鳥鳴也遠比今天豐富和清純。在這樣一種如詩如畫的背景下,戴著竹篾斗笠的趙州和戴著樺樹皮帽子的寒山相遇了。他們既不喜悅,也不驚奇,當然更談不上激動和感嘆。他們只是彼此用“心”來照耀。其中可能會有一些溫馨。于是,上面引述的那一段對話便產生了。
第(1/3)頁
主站蜘蛛池模板:
义乌市|
天台县|
南康市|
潼南县|
华安县|
汉阴县|
潮州市|
玛沁县|
陇川县|
福清市|
措勤县|
介休市|
郓城县|
久治县|
元阳县|
同心县|
山东|
芜湖县|
随州市|
青海省|
沂南县|
荣昌县|
广水市|
措勤县|
蓝山县|
新乡县|
淄博市|
衡南县|
尤溪县|
行唐县|
乐都县|
赣州市|
苗栗县|
太康县|
阿巴嘎旗|
延边|
宜兰市|
永泰县|
武城县|
克东县|
广河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