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

第111章 鐵甲-《風雨大宋》


    第(1/3)頁

    離了營區,四人傳看著幾份《柏亭監》報,都覺得有意思得很。上面一般最先開始,是幾篇朝廷政令和鐵監衙門的地方布告,后面多是生產和生活中的一些趣事,除了注明作者名字還注有職業。大部分都是鐵監工人所寫,也有一部分主管官吏。這些小文章全用俗語,極其淺顯,對這四人來說,沒什么文學美感可言。勝在都是真人真事,極富生活氣息,可以由此了解鐵監的生活。

    最后面,一般都是幾篇實用文章。有研究人員怎么攻克技術難題的,有一線工人怎么提高生產效率的,也有管理人員怎么改進工作方法的,甚至還有農民談種地的,五花八門什么都有。一個共同特點,就是大篇幅介紹工作中的喜怒哀樂,對于真正的技術問題,則一筆帶過,只讓人知道有這么回事。

    其中顯眼的位置,則有一些產品介紹。比如鐵監的各種農具,列出參數,提高效率多少,賣多少價錢,其實就是廣告。除了農具之外,還有各種生活用品,甚至還有某種品牌的糕點、哪家產的醬油,亂七八糟應有盡有。一張小報,包羅萬象,看了對鐵監就有個大致認識。

    作為地方官,四人都是從基層州縣升上來的,從報里能看到鮮活的生活。民間自有文化,從古至今一直都沒有斷絕過。不過形諸于文字,多是諺語、淺顯韻文之類,像這種通篇大白話的文章,倒是少見得很。明顯這也不是教化的內容,幾人只是看個熱鬧。

    這并沒有什么不好,鐵監無非是把以前街邊白壁上的內容印到報紙上,豐富細致許多。這樣做的基礎是百姓識字率高,一般地方州學縣學都沒有普及,想學也學不來。

    天色還早,杜中宵帶著四人,進了鐵監。工廠是鐵監最大的特色,這才是他們參觀的重點。

    跟在幾輛運礦石的軌道車后邊,杜中宵帶著眾人,到了一座新建的冶鐵高爐的廠房。

    一進大門,看見前邊頂部伸出房外的高爐,幾人都贊一聲。隨著蒸汽機的使用,鼓風和運輸物力都由機器代替了人力,新建的高爐比最先建的高大了許多。這一座高爐,每日產鐵比最先建的那一座多了十倍不止,用的人力卻相差不多,代表鐵監新的生產力水平。

    此時正是春天,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時候,場房里卻熱氣逼人,不一會汗就流了下來。

    不大一會,就見瀑布一樣的鐵水從高爐里出來,被運到旁邊的煉鋼爐里,歐陽修嘆道:“冶鐵爐我也見得多了,一日數爐,所得不過幾千斤。這般冶鐵法,如江河奔涌,連綿不絕倒是第一次見。”

    一邊的宋祁道:“怎么,其他地方不是這樣冶鐵么?”

    歐陽修道:“數年前我安撫河東,在那里見過許多冶鐵的地方,哪有如此壯觀!”

    晏殊為官數十年,除了在京城做官,州縣多是離開封府不遠的地方,對基層最不熟悉。聽了歐陽修的話,忙問他一般民間是如何冶鐵的。

    歐陽修略介紹了一番,問杜中宵:“運判,這樣一座爐子,一日可出多少鐵?”

    杜中宵道:“日夜不停,約摸三四十萬斤吧。”
    第(1/3)頁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进贤县| 怀柔区| 泸水县| 嵊州市| 卢湾区| 宁河县| 沽源县| 静宁县| 新源县| 璧山县| 渭源县| 闽清县| 额济纳旗| 斗六市| 青州市| 景谷| 武隆县| 普宁市| 龙岩市| 上犹县| 祁阳县| 大丰市| 长武县| 同心县| 桃江县| 百色市| 民勤县| 乐东| 枣强县| 宁国市| 炎陵县| 黄平县| 咸阳市| 九龙城区| 博野县| 洛扎县| 息烽县| 汽车| 唐海县| 家居| 瑞金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