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關推薦
七夕巧果的做法
七巧果即七夕果,乞巧果子、是上海地區漢族傳統糕點,七夕的應節食品。它很有特色的,以芝麻為制作主料,烹飪技巧以為主。下面,我們就來看看七夕巧果的做法,歡迎參考。
七夕巧果的做法
原料:面粉500克、溫水220克、奶粉15克、糖50克、酵母1小勺
做法:
1、溫水溶解酵母,將酵母水分多次倒入摻有奶粉和白糖的面粉中,揉成均勻的面團;
2、揉好的面蓋上保鮮膜室溫醒發一小時,醒發好的面團拿出來用手揉勻,面揉得時間越長,做出的成品越好吃,顏色越白;
3、揉好的面團切下一塊,搓成長條,按照模型的大小揪成小劑子,將小面塊放進卡子里,用手指按壓,并用剪刀剪去多余的面;
4、最后使勁磕出來,一排小巧餅就做好了,蓋上干布醒發一刻鐘,烤箱185度預熱,十分鐘就好;
5、然后用模具磕出其他形狀的巧餅,也放進烤箱里烤熟后拿出,晾涼后即可食用。
做巧餅的幾個關鍵點:
1、首先發面一定要硬一點,不硬的話,卡模子不好弄,太軟的面粘上去了,磕不出來,發面的時候加入奶粉和糖,做出的巧餅更好吃,喜歡的還可以打個雞蛋,不過夏天的話,打了雞蛋的不太好保存。
2、傳統的巧餅是放在特制的大鍋里烙出來的,不過咱家里的鍋做巧餅一不小心就糊了,所以我用了取巧的方法,烤箱做容易掌握溫度和時間,不用來回不停翻轉,省時省力。
3、做好的巧餅一定要自然晾干,完全涼透了才能密封保存,如果只是為了觀賞看,可以涂上顏色,串成一串的,掛起來自然風干,我家前一次做的,風干后,在那里放了一年都沒有壞。
七夕為什么吃巧果
關于七夕為什么吃巧果,有三個傳說:
1、相傳很久以前,有一位姑娘叫小巧,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織女的凄美愛情,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,小巧都會做一種精致的小點心,焚香供奉,希望牛郎和織女能在天上相見。當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誠心所感動,將此事匯報到了天庭。玉帝礙于天規無法赦免牛郎織女,但是非常感謝小巧的心意,于是令月老牽線,促成小巧的美滿姻緣。此后,小巧和意中人廝守一生,夫妻不離不棄,和和美美,受到眾人羨慕。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學習,在每年的七夕制作性狀各異的小點心,祈求姻緣美滿,幸福一生,這種點心也被稱為“巧果”,流傳至今。
2、七夕做餅如手指與口舌狀,名曰“巧食”,婦女、兒童用五彩線縷貫“巧食”拋擲屋背,謂讓喜鵲銜去搭橋,夜渡牛郎、織女過銀河相會。
3、巧果是七仙女灑的淚,給寶寶們戴上,女孩子會心靈手巧,越來越漂亮的。
什么是巧果
巧果,又名“乞巧果子”,是一種油炸小點心,品種極多,主要原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。《東京夢華錄》中稱之為“笑靨兒”、“果實花樣”。因“巧”和 “橋”諧音,因此人們認為在七月七日這天吃巧果,不僅能幫助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,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過“巧”(橋)來實現。
北宋時期的巧果品種極多,主要原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。是將發面團放入具有剪刀、梨、茄、瓜、石榴、蘋果、小雞、小豬、小獅子、金魚、蛙、蟹、蝦等各 種花形圖案的木模(也叫榼子)中,將成形后的小餅油炸或烙食。有些巧果還被點染為七色,有的以紅色點染,用長線穿成串,尾端系沙果或花布,掛于壁間,以為 裝飾和零食,也有串成一環掛在小兒項間取樂的。相傳七夕節晚上,婦女兒童將巧果拋擲屋背,喜鵲銜去搭橋,讓牛郎織女夜渡銀河相會。
【七夕巧果的做法】相關文章:
京式果鋪的做法10-10
最全的羅漢果涼茶做法10-28
西藏小吃人參果奶渣糕的做法12-27
西蘭花的做法家常做法08-21
雞排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12-29
幼兒園大班體育教案摘果果(通用7篇)10-11
巧記GRE單詞的方法和技巧11-18
糖醋魚的做法家常做法02-17
回鍋肉做法最正宗的做法10-28